两会:鄂湘赣应联手申报国家规划,打造“中三角”
来源:admin 日期:2012/3/14 12:36:26 人气:
今年2月10日,鄂湘赣三省高层聚首,在武汉举行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会商。24日,三省商务部门率先牵手发布《武汉宣言》,共谋商务合作共建。助推中部崛起,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中三角”展露头角。昨日,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为“中三角”发展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李健建议,湖北、湖南、江西应当抱团挺起“龙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全国政协委员周宜开建议,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内设立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国政协委员胡树华分析说,武汉在科教、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可以作为龙头城市带动城市群发展。
“‘中三角’做起来,国家中心城市确立,中部就崛起了。”昨日,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武汉市委主委胡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三角”在未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可能会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鄂湘赣三省应联手申报国家规划。
胡树华委员说,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过程中,“中三角”正是鄂湘赣三省结盟寻找发展新引擎的举措,实际上是中部崛起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他说,长江、汉水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紧密联系在一起,三省山水环境、文化习俗相近,科教产业特色鲜明。作为内陆城市,三地都具有强烈发展愿望,且正处在快速发展期,急需跨行政区域的政策引导,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携手打造“中三角”既有历史的优势,又是现时的需要。
“中三角在未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可能会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分析,目前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城市群,但是未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不可能仅局限于东部经济带,作为中国经济地理横轴的长江流域,唯一不平衡的是“中三角”还没有发展起来,打造“中三角”有利于巩固和提升长江流域经济体系。
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都有龙头城市,“中三角”的龙头还没有提出来。胡树华委员认为,打造一个城市集群需要平等协商、共同繁荣,必然要有主有次,应以“中三角”龙头城市引领城市群之间的合作联动,并以此为平台,加强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优质资源的区域间流动,最大限度地消除行政壁垒,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当前鄂湘赣的省会城市各有特点,武汉在科教、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可以作为龙头城市带动城市群发展。胡树华建议尽快把武汉打造成国家中心城市,引领和带动“中三角”城市群发展,从而实现中部崛起。
“三省结盟打造‘中三角’,不在于国家能给予多少政策和资金,重要的是三省联手打开发展新局面。”他建议鄂湘赣三地能够自觉主动、积极联动,即使没有成立国家层面的协调机构,也应该建立长期稳固的的合作机制,并联合申报国家规划,先易后难,找到合作突破口和领域把“中三角”做大做强。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设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
今年2月4日,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聚首武汉,共同签订推进设立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合作意向书。一个东连“长三角”,北接中原经济区和京津冀都市圈,南通“珠三角”,西连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便捷、安全、高效、经济的中部崛起综合交通网呼之欲出。
据测算,到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客货运量将分别达到116亿人次和162亿吨,在现有基础上分别增长2倍和2.4倍;客货运输周转量分别达到1.36万亿人公里和4.75万亿吨公里,在现有基础上分别增长2.7倍和3倍。届时,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交通运输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尽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利于缓解不断增大的华中乃至全国交通运输压力。
为此,建议呼吁,国务院尽快批准设立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着力打造综合交通、快捷交通、智能交通、“两型交通”示范区。同时,希望国务院将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作为交通“大部制”改革试点,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对各运输方式实施集中统一管理。
建议给予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重大项目布局,开展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试点,以及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开展物流税收体制改革试点, 开展投融资和收费公路价格试点。
在“中三角”设立产业转移示范区
“‘中三角’一旦舞动,则三省互为经济腹地,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昨日,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第十届政协副主席周宜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周宜开说,目前武汉、长沙、南昌高速公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线,已将三大城市群融合为“三小时经济圈”,随着高铁的建设,武汉、长沙、南昌之间在“十二五”期间将融为“一小时经济圈”。按照国家的战略布局,“十二五”期间中部地区将成为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器。
他表示,鄂湘赣三省正在就整治区域市场、拓展协作渠道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但这种合作与交流的深入推进,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从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并制定专门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跨省域经济区规划”,促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和国家规划的重点地区。
周宜开建议国家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区域内设立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制定相应的鼓励发展政策,在土地、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扶持,采取切实措施吸引沿海产业向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转移。与此同时在三省交界处适当增加项目,切实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建立跨省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他建议在国家中部崛起办公室的领导下,设立“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办公室”,通过体制创新推动三个区域打破隔阂,共同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分歧。建立区域间扶持机制,推进区域一体化市场建设,消除市场壁垒,解除对各种要素与商品的禁锢,使其能在区域内自由顺畅地流动。并建立区域间互助机制,继续实施对口支援工程,对欠发达地区实行财政扶持。
周宜开委员还建议在国家专门规划指导下,推动长江中游三个省份签订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最大限度地消除三大城市圈之间的行政分割,在明确各省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互补大格局,发展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走廊——城镇经济带建设,同时还要重视交通、信息、产品的产供销等网络建设。 |